中国画“小品”:尺幅不大,讲究却不少!

三、小品的色彩

小品的色彩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无论是浓墨重彩的画,还是素淡雅致的画,都要区分出主要色调。虽然是国画,也要有大致的色调,当然这个色调并非像西画色调那样严格。就如任伯年诸多小品微妙的色彩变化都融汇在一个大调子里,是一代经典之作。而纯水墨也要以它的无穷的氤氲变化取胜,调子则是当然的容易协调。这个意思是说小品色彩不要太花哨,太花哨容易乱,让人看着眼花,这是一般欣赏规律。

四、小品的用笔

小品的用笔需要稳、准、狠,这个稳、准、狠当然不是剑拔弩张式的“狠”, 这个意思是果断、干脆、准确,不要拖泥带水,不要在应当显示画意(包括笔触)的地方反复修改,反复修改涂抹容易把画面画得脏、浊、腻,虽然煞费心机但却弄巧成拙。要达到这个要求,就要在平时注意积累形象、锤炼笔墨,方能够胸有成竹,大胆落笔。这样说需要的条件很高了,但实在是对画小品的要求。所以,其实画好小品真不容易。

五、小品的题款

无论哪一种中国画,题款都是构图中重要的一项。而且在小品,其重要性要比其他大作品重要的多。翻开清代的扇面小品,就会发现有很多大片题款的情况,大面积题款是中国画独有的形式美,不可忽视。试想一下,如果画面已经拥塞不堪,而满满的画面上再题上一大片文字,可能就会很破坏画面(当然特殊情况例外),虽然并非每张画都要长题。在构图很好的画面上不合时宜的题款,就可能将精心打造的构图前功尽弃。题款的讲究有很多高人长篇累牍地解析,在此不再赘述。

重要的是,题款一定要锦上添花,要使画面增色,而不是破坏它。最省事的办法是,东西少空白多,长题,并且注意文字形成的块面形状。空白少,穷款或者短题,也要注意文字组合与画面结构的呼应。还有,如果构图不满意而又无法用画笔改造的话,就用题写文字来调节,这时候用文字调节可堵,也可疏,看情况为之。

总之,凡是画画,平庸之作居多,精品则较少,小品也是如此,要创造出精彩的小品画,就要努力,要不低于大作品地投入精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