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师,类似于现在军队中的参谋长,他们可以给最高长官出谋划策,提供一些战略或战术的建议,抑或商量一些方向性的问题,起到的作用十分重要。刘备,有强大的号召力,但智力值并不出色,所以军师对刘备而言特别重要。纵观刘备一生的成败,军师们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注意,我们这里所说的军师,并不是指一个具体职位(虽然确实有“军师将军”这样的职位),而是指刘备智囊团的首席智囊,即当时阶段中刘备最信任的第一号谋士,这里先就时间序列梳理如下:
1、简雍。刘备在家乡涿郡时,即与简雍相识,当时刘备身边能上点档次人物并不多,但遇到事情总要有人商量一下,简雍善于辩论、议事,深得早期刘备的器重,算是首任军师。
2、关羽。过了一段时间,关羽来加盟了。关羽并非完全意义上的一介武夫,而是粗通大义,对于偏重军事的刘备团伙而言(这时候只能称为团伙),他的意见比简雍的意见分量重一些。
3、陈登。又过了一段时间,徐州牧陶谦病重,授意刘备接任,当时的徐州土著官员陈登倾心拥戴刘备,并屡屡为刘备划策,终于使刘备全领徐州,陈登也成了刘备的军师。陈登水平很高,跟前两任不同,因为简雍水平有限,关羽打仗是专业的,谋略是业余的,而陈登是一个真正具有军师水平的人,可惜刘备运气太差,很快被吕布赶出徐州,陈登被迫从属了吕布。
陈登
4、徐庶。刘备自徐州被吕布袭取之后,波折颇多,多次因困顿至极而流散部众,甚至关羽也一度失联,直到被刘表收纳,才在新野稳定了一段时间。这时,堪称重量级人物的徐庶出现了。可惜,虽然徐庶厉害,但效力时间不长就被曹操想办法搞走了,不过他给刘备引荐了诸葛亮。
5、诸葛亮。诸葛亮的加盟使刘备有了主心骨,这是一种战略上的方向感。刘备在新野期间收罗了不少人,除了徐庶和诸葛亮,其他还有伊籍、霍峻等等,其中最出色的当属诸葛亮,刘备也最信任他。最关键的是,之前的厉害人物如陈登、徐庶,都无缘长期为刘备所用,而诸葛亮是一个长期稳定的存在,请注意,这个很重要。
6、庞统。刘备当上荆州牧,又来了个庞统,当时刘备有了诸葛亮,不缺人,所以开始对庞统没有重视,后来才发现他的才能。这个时候,刘备人生开挂,好运不断,益州牧刘璋派法正接刘备入蜀抵御在汉中的张鲁,法正就趁机献秘计劝刘备取益州,法正也加盟进来了。于是,刘备手下的人才多起来,而且一个一个水平都很高。
展开全文
庞统
后来,刘备进入蜀地,带的军师是庞统,因为这时候刘备发现诸葛亮的军事谋略并不出色,而是更善于理政,所以留诸葛亮守大本营。后来刘备与刘璋终于翻脸,开始进攻成都,庞统在这个过程中屡出谋略,可惜,在进攻雒城(现今的德阳广汉一带)时,庞统中箭身亡。
7、法正。法正是个心胸狭隘的小人,但是特别善于奇谋画策,军事能力十分出色。公元208年,法正初次出使刘备时便已准备投靠,后来刘备入蜀则彻底成为刘备的谋士。但当时刘备有庞统,法正又刚加盟不久,恐怕还算不上首席军师。庞统死的早,刘备又拿下了益州,法正对益州很熟悉,且有取益州的大功,彻底成为这个阶段刘备的首席心腹。
法正人品不怎么样,但确实才能出众,曹操降服张鲁,占领汉中,然后留夏侯渊、张郃守汉中,法正马上判断这是曹操的大本营有事情,不得不回去,属于天赐良机袭取汉中,于是劝刘备进攻汉中。汉中之战是刘备一生为数不多的胜仗,法正是真正的整体策划者,黄忠是执行者,最终的结果是刘备夺了汉中,阵斩了夏侯渊。
法正
8、马良。公元222年,蜀、吴爆发彝陵大战,当时法正已死,诸葛亮需要总理后方,刘备带兵出击,身边能商量事的人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侍中马良,另一个是祭酒程畿。侍中这个职位最初不过是服侍皇帝日常事务的侍从团队的“头儿”,但因为常随皇帝左右,出入宫廷不受限制,了解的信息最为全面,逐渐成为皇帝身边的常备顾问。马良文经勤类,很善于理政,然而军事谋略并不十分出色,但比程畿还是强一些,其余的能出谋划策的人也死的差不多了,马良就成了事实上的军师。彝陵战败,马良死于乱军之中,之后不久,刘备也死了。
马良
“军师”最主要的能力在于军事谋略的能力,名气很大的诸葛亮,其军事能力并不出色,正如《三国志》作者陈寿对他的评价:“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所以,如果让我给这个八位历任的首席军师排名,我的排名如下:
1、法正(曹操曾评价“吾收奸雄略尽,独不得法正邪?”);
2、陈登(陈登其实很出色,不仅耍的吕布丢城失地,而且屡次击退东吴孙权的进攻,可惜效力刘备时间太短,没有机会立下显著的功绩,也可以把他忽略掉);
3、庞统;
4、诸葛亮;
5、徐庶(也是效力时间短);
6、马良;
7、关羽;
8、简雍。
从刘备的历任军师我们可以看出,军师的水平基本上是越来越高的,所以说,虽然创业很艰难,也会有很多挫折,但只要坚持走下去,高水平的人才会逐渐加盟进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