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电商“烧钱”谜图

生鲜电商:烧钱时代下的突围战

前景美好,现实残酷

“从去年到现在我已经亏了100多万。”抢鲜购创始人鲁振旺坦言。他曾经是互联网资深观察者,在投入咨询业务之前,选择暂停主业专攻生鲜电商,最终却发现——前景虽好,现实却残酷。

他的经历只是行业的一个缩影。尽管业内流传着4000多家生鲜电商无一盈利的说法,但资本与电商巨头仍在加速布局,天猫、京东、亚马逊、顺丰优选等纷纷入场。数据显示,未来5年生鲜电商市场规模预计达到千亿元,占整体销售比例约15%。

盈利难题:价格战与高物流成本

用户最初接触生鲜电商多始于“爆款”,比如车厘子。各大平台通过价格战争夺市场,2015年,天天果园将车厘子价格压至9元/斤,引发行业大战。

然而这背后却是巨大的亏损。据估算,易果的车厘子单品每单至少亏30元,小商家难以承受。此外,冷链物流的成本也成为盈利障碍。研究报告指出,冷藏商品干线运输与仓储成本为常温商品的4~5倍,配送成本则高出1.3~1.5倍。

O2O分析师黄渊普认为,目前生鲜电商仍处于烧钱阶段,尚未真正引爆市场,消费习惯也尚未养成。企鹅智酷调研显示,65.8%的用户仍属偶尔购买。

谁将成为最后赢家?

当前生鲜电商主要包括四类模式:平台型(如天猫、京东)、垂直型(如本来生活网、易果网)、物流型(如顺丰优选)、线下超市型(如永辉超市)。其中,天猫以43.8%的渗透率领先。

随着巨头加码,竞争格局也在变化。阿里投资易果、京东牵手天天果园和永辉超市,各自加强供应链能力。黄渊普分析称,虽然巨头竞争加剧,但垂直类和细分市场仍有机会。

对于中小商家而言,独立发展越来越难。加入平台成为生存的一种策略。天猫生鲜相关负责人表示,平台通过大数据、原产地合作等方式支持商家,并提供C2B预售及物流解决方案。

然而挑战依旧存在。“喵鲜生”被比喻为另一个“聚划算”,鼓励价格战,导致盈利空间受限。生鲜电商用户群体特殊,对品质要求极高,且不容试错。

整体来看,疯狂的生鲜电商仍处于培养用户阶段。唯有当市场开始关注盈利时,才能趋于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