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练一口气,八极拳的“擤气”技术练习要点

壮筋骨

在擤气的瞬间,使身体的所有部位都充满真气,犹如充气的皮球,即可抗击打,又能反弹。当遇到对方进攻而无法躲避时,擤气可使外来劲力无法透入我之体内,从而增加了身体各部位的抗击打能力;又可利用擤气产生反弹之力,伤及对手,对手用力越大受伤越重。在练习靠山背、靠桩等身体拍打类功法时,伴以擤气,可避免内脏受伤,促进功力的增长。

促六合

拳术都讲六合,其中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是对身体外形协调一致的要求。内三合中的“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是对人体内在因素和精神方面的要求,而“气与力合”则是沟通内外的关键环节。也就是说只有气与力合才能使内外相合,内外相合才能达到六合。八极拳在发力时伴以擤气,就是气与力合的具体途径。

练习要点

明确擤气的过程和要求

八极拳的擤气是在发力的瞬间快速排出体内浮气,从而使内气下贯,真气内存。擤气的关键是整个过程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要与发力同时产生,同时结束,不能有任何一方超前或滞后,这样才能达到气与力合的作用。

擤气时鼻腔、口腔只是起到一个通道的作用,口、鼻腔内的其它部位要保证这个通道畅通无阻,从而确保气流的快速通过。当气流高速喷出时,由于反作用力的原理,大量的内气便会在体内下沉,从而激发丹田真气向四外发出。

老拳师们讲:“外三内七”,即外吐三分,内含七分,这是对吐出少量浮气,而使大量内气下沉的一种形象说法。

弄清“哼哈”二气的实质

“哼哈”二气之区别是由擤气的轻重程度决定的,而擤气的程度又取决于发力,也就是擤气与发力在程度上应该是高度一致的。发力小或打暗劲时,擤气则轻微,这时排出浮气的数量也少,只用鼻腔即可完成,由于气流通过鼻腔所发出的声音与“哼”相近,拳家们喻之谓“哼”。发力较大或放足劲时,擤气则重,这时排出浮气的数量也多,而鼻腔狭窄,显然不足以完成任务,这时就需要用口腔补充,甚至以口腔为主,以保证擤气过程的顺利完成,由于大部分高速气流由口腔通过,所发出的声音与“哈”相近,拳家们喻之为“哈”。这就是“哼哈”二气的形成原因及实质所在。

在习练擤气的过程中,何时用“哼”,何时用“哈”,是由发力的大小、擤气的轻重所决定的。假如我们只用一、二分劲练一套小架时,擤气只用鼻腔就足够了,那么所发出的声音都与“哼”相似,套用“哼哈”二气的说法就是用“哼”气练小架了;如果我们用七八分劲练小架,擤气以口腔为主,则所发出的声音又都与“哈”相似,又是用“哈”气练小架了;而练习时发力时轻时重,则“哼哈”二气又兼而有之了。

注意事项

1、练习擤气最好是在有经验老拳师的指导下进行,这样入门快、容易掌握要领,不易出偏差。

2、是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由轻渐重。轻练时仔细体会要领,找准感觉,当感到已经符合要领要求后,再逐渐加重。

3、是擤气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但不能有意识地截断气流。

4、是擤气要与发力密切配合,首先要达到“同时产生,同时结束”的要求。

5、是在感到不适时要及时查找原因,及时调整,纠正错误,自己弄不清时要及时请教老师,以免形成不良习惯而难以纠正。

监制:周海涛 周晓刚 主编:户明方

文稿:李曼 设计:李曼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