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3.8亿拿下iPad商标,论商标的重要性。

当苹果公司的前CEO乔布斯决定使用iPad作为品牌名称时,他或许没有意识到这四个字母将引发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不过就在14年7月,苹果公司已与深圳唯冠就iPad商标案达成和解,苹果公司向深圳唯冠公司支付6000万美元(约合3.8亿人民币)获得iPad商标。这场引发海内外广泛关注的官司结果以苹果输了唯冠赢了而告终,不过谁是这场战争真正的赢家?

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整个事件的经过

2000年,当时苹果并未推出iPad平板电脑,唯冠旗下的唯冠台北公司在多个国家与地区分别注册了iPad商标。2001年,唯冠国际旗下深圳唯冠科技公司又在中国内地注册了iPad商标的两种类别。

2009年12月23日,唯冠国际CEO和主席杨荣山授权麦世宏签署了相关协议,将10个商标的全部权益转让给英国IP申请发展有限公司,其中包括中国内地的商标转让协议。协议签署之后,英国IP公司向唯冠台北公司支付了3.5万英镑购买所有的iPad商标,然后英国IP公司以10万英镑的价格,将上述10个iPad商标所有权转让给了“苹果”。

2012年02月17日,惠州市中级法院已经判当地苹果经销商构成侵权,禁止其销售苹果iPad相关产品。这是国内法院首次认定苹果商标侵权。

2012年2月22日,iPad商标权侵权案上海听证会结束,唯冠要求苹果上海贸易有限公司停止销售。苹果认为唯冠iPad产品未进入市场,商标权不稳定,申请禁止本案审理。庭审持续了4个小时。

原告唯冠方面的诉求包括:要苹果停止销售带有iPad商标的产品,拆除店面的相关标识,销毁相关宣传品以及在媒体上刊文消除影响,赔偿诉讼费用一万元等等。

被告苹果方面出示的一个证据是涉及到关键的ipad商标中国大陆地区的转让协议呈批表,有深圳唯冠的负责人杨荣山在这个表上批了“准”字。

尽管苹果公司提起上诉,但全国多地工商部门介入调查,一些地区苹果门店和代理商不仅下架iPad,还将面临数额不详的罚款。

2014年7月2日,据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官方透露,苹果公司与深圳唯冠就iPad商标案达成和解,苹果公司向深圳唯冠公司支付6000万美元。

这意味着,苹果公司于深圳唯冠公司iPad商标权属纠纷案圆满解决。

唯冠的胜利?

大象(苹果)最终败给蚂蚁(唯冠),似乎证明了知识产权的力量。那么唯冠获得6000万美元的和解费,就是真的赢家么?曾是全球四大液晶显示器生产商之一的唯冠国际,因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导致债务危机,相关公告显示,唯冠国际流动负债净额达28.7亿元,38亿元贷款逾期未偿还,唯冠国际现在已经是官司缠身,赢得这场官司并不意味着可以让唯冠起死回生。而早在这场“iPad”商标之争开战时,一些存在先入为主观念的人认为唯冠是“恶意抢注”且有“碰瓷”嫌疑。

实际上,早在苹果发布iPad之前,唯冠就曾做过一个叫iPad的产品,并注册了iPad的全球商标。而苹果在发布iPad之前也知道此事,于是通过其设在英国的二级公司从台湾唯冠手中买入了iPad商标,只是没有进行详细的审查,疏忽了中国大陆市场的iPad商标所有权在深圳唯冠手中,而不是台湾唯冠手中。

展开全文

苹果是输家么?

官司中赔钱的苹果真的输了么?回顾苹果公司为获得iPad中国商标而卷入的三年的纠纷,大多数观点认为,苹果惹上这样的官司主要的失误之处在于,当初通过英国IP发展公司以3.5万英镑(约合5.5万美元)的价格从台湾唯冠处购买iPad商标时,并未料到后来深圳唯冠会提出中国大陆iPad商标实际在其手中。

苹果当时没有意识到中国知识产权法律的重要作用,可能在最早通过英国律师所进行的商标权转让中,苹果律师的疏忽和粗心而没有咨询中国大陆的专业代理机构或中国律师,导致了巨额赔偿的代价。不过也有人认为6000万美元对苹果来说是“九牛一毛”,因为根据苹果公布的数据,苹果第三财季共售出近1200万台iPad,大约每天卖出13.33万台iPad,也就是说,靠iPad一款产品,苹果一天的营收就足够支付这笔商标转让费。

现在深圳唯冠放弃iPad商标的权利,苹果在商标权的问题上为iPad在中国的销售彻底扫清了道路。

你还在为商标注册发愁吗?

想注册商标的朋友可以致电梁经理:15676996221(VX同号)

或者关注vxgzh“宇创资产”直接私聊我们

AAA企业信用等级评定、ISO三体系证书办理、商标注册都可以联系我们

我们的资质: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