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进行“厕所革命”?这里有答案

厕所虽小,影响却大

厕所是我们每个人每天必须接触和使用的基础设施,它不仅关乎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健康需求,更体现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维护个人尊严的主观要求。

世界卫生组织2022年数据显示,全球仍有超过15亿人依然没有厕所等基本卫生设施。在我国农村,过去“人无厕,畜无圈”的现象极为普遍。“一个土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四边”指的就是农村旱厕,蹲坑上方没有遮挡物、男女厕不分,蹲坑下方就是简陋的露天粪池。更严重的是,农民施肥直接使用未经处理的粪便,其中含有大量的寄生虫卵和致病微生物,导致痢疾、伤寒等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高发。小小厕所,给人民群众的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

厕所革命

改造农村户厕、保护人民健康,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推行的重要工作之一。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陆续开展了“除四害运动”和“两管五改”的改水、改厕、健康教育“三位一体”等爱国卫生运动。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将农村改厕工作纳入政府预算,作为“中央转移支付专项”“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专项”全面推行。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厕所、大民生”,要在农村开展“厕所革命”,让农村群众用上卫生的厕所,将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

一个干净、卫生、舒适的厕所不仅关系到家人的健康,还可以充分保护个人隐私,使人身心愉快

迄今为止,我国农村户厕改造已经实施了70多年,实践证明:推进“厕所革命”,改善农村厕所状况,对改变广大农村环境卫生面貌,预防控制疾病发生和传播,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卫生厕所

卫生厕所是指厕所有墙、有顶,贮粪池不渗、不漏,密闭有盖,厕所内整洁卫生,没有蝇蛆,基本无臭味,粪便及时清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使用卫生厕所,将粪便进行有效的无害化处理,可以从源头上防止粪便污染水源和土壤,减少霍乱、痢疾、等肠道传染病和血吸虫、蛔虫等寄生虫病的发生。此外,使用清洁卫生的厕所,可以满足人们对生活水平提高和个人尊严维护的主观需求,提高农村居民的文明卫生意识。经过无害化处理的粪尿还是很好的有机肥料,能够增加农产品品质。

如何使用和维护卫生厕所

1.配备必要的辅助设施,如盛水器皿、水瓢、保洁工具、放手纸的容器等;

2.小便入池,大便入坑,便后及时冲水,避免粪便暴露,产生难闻气味,孳生蝇蛆;

3.养成卫生习惯,经常冲洗便器和地面,注意厕所室内空气流通,无异味,保持厕所清洁;

4.如果是三格式化粪池,施肥时应取用化粪池最后一池(瓮)的贮粪液,若有损坏及时维修,防止堵塞或满溢。

以下几条很重要!

一、冲水最好盖上马桶

开着盖子冲水的瞬间,马桶内的气旋能把病菌,吹上6米高空,非常不卫生,使用完后关盖冲水,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二、上厕所不要一心二用

一心二用会分散注意力,降低对肛门肌肉的精密控制,久而久之可能会诱发便秘,建议每次蹲厕时间应控制在5-10分钟左右。

三、便后洗手要当回事

手是我们和外界接触最直接、最频繁的“外交官”,做好了手卫生,我们就切断了病毒接触传播的枢纽。七步洗手法快操作起来:

掌心对掌心;

手心压手背;

十指交叉摩;

手握关节搓;

拇指围轴转;

指尖掌心揉;

手腕别放过。

这些厕所卫生知识你学会了吗?

快一起学起来吧!

点这里

转给更多朋友看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