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际篮联在卡塔尔多哈完成2027年男篮世界杯预选赛抽签,中国男篮与日本、韩国、中国台北同处B组的分组结果引发热议。这个被球迷戏称为“东亚德比炼狱”的小组,不仅承载着三国篮球恩怨,更因日本男篮近年来的迅猛崛起平添悬念。在剖析中国队晋级前景前,让我们先拆解本次世预赛的复杂赛制。
世预赛赛制:双阶段鏖战,卡塔尔“特权”改写晋级剧本
本次预选赛分为两个阶段,赛程横跨两年,堪称亚洲篮坛“马拉松”:
第一阶段(2025年11月-2026年6月)
分组规则:亚洲区16支球队分4组(A-D组),每组4队进行主客场双循环赛。
晋级规则:A/B/C组前三名直接晋级第二阶段,东道主卡塔尔所在的D组仅需前两名即可晋级。
第二阶段(2026年8月-2027年2月)
分组重构:12支晋级球队重新分为两组,但第一阶段交手战绩与积分将带入第二阶段。
终极目标:两组前三名直接晋级世界杯,两组中成绩最好的第四名及东道主卡塔尔获得最后两个名额。
关键变数:
卡塔尔虽以东道主身份直通正赛,但仍需全程参与预选赛,且其所在D组的第四名也将占据一个晋级名额。这意味着其他小组的第四名不仅要与同组对手竞争,还需警惕D组“黑马”搅局。
东亚B组:中国男篮的“甜蜜负担”
身处B组,中国男篮看似手握“上上签”,实则暗流涌动:
历史交锋优势:
对阵日本,中国队世预赛历史交锋6胜2负,最近一次交手(2023年)以16分优势胜出;
面对韩国,中国队亚洲杯对阵战绩34胜7负,堪称“宿敌克星”;
即便对阵中国台北,过去10年12战11胜1负,心理优势显著。
日本“脱胎换骨”:
归化政策升级:引进前NBA球员尼克·法泽卡斯后,日本队内线攻防效率提升23%;
青春风暴来袭:19岁混血前锋雅各布·晶(日菲混血)在U19世界杯场均18分6篮板,被誉“亚洲版八村垒”;
战术革新:主帅汤姆·霍瓦斯推行“五外战术”,三分球占比从32%提升至41%。
韩国“暗藏杀机”:
归化中锋罗健儿虽年满35岁,但预选赛场均仍能贡献15分10篮板;
联赛新政要求每队必须培养1名“2005年后出生”球员,釜山KT队18岁控卫李贤重已崭露头角。
卡塔尔“保护条款”:蝴蝶效应震动晋级格局
国际篮联为东道主量身定制的规则,或将引发连锁反应:
D组“让位”风险:若卡塔尔锁定D组前两名,同组伊朗、哈萨克斯坦、巴林将争夺剩余一个直接晋级名额,但D组第四名仍可“保送”正赛,这可能导致其他小组第四名(如C组第四名)需与D组第四比拼净胜分;
中国队“安全线”:只要在B组跻身前三,即可规避与D组第四名的比较,但若以小组第四身份晋级,则需警惕D组“黑马”。
中国男篮破局之道:控场为王,防反制胜
展开全文
面对复杂赛制与强劲对手,中国队需做好三点:
速战速决:首阶段需尽早确立优势,避免陷入与日本、韩国的“连环绞杀”;
冻结归化:效仿2023年世预赛包夹罗健儿的策略,切断日本队归化球员与本土球员的联系;
提速制胜:利用周琦、杨瀚森的内线双塔建立篮板优势,推动反击压制对手三分投射。
主帅乔尔杰维奇在抽签后表示:“B组没有弱旅,但压力也是动力。我们会把每场预选赛当作世界杯正赛来打。”
从澳大利亚的持续强势,到日本、菲律宾的归化军团崛起,再到卡塔尔的“东道主红利”,2027男篮世预赛正成为亚洲篮球版图重构的缩影。对于中国男篮而言,B组的每一场较量不仅是世界杯门票的争夺,更是检验自身在亚洲新格局中定位的试金石。当“东亚德比”的战鼓擂响,中国队能否用胜利回应质疑?答案将从2025年冬天的多哈开始书写。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