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质与量如何平衡?
首先,每篇材料都应该精练。
学口译的时候有一位同学,每天都说自己练了很多材料,以量为傲。
有一次大家一起做练习,练到了他做过的一篇演讲,可是他却翻得很不理想,自己也说记不太清原来练习的时候是怎样的了。
这种囫囵吞枣式的练习,实在是不推荐。
在质和量的平衡中,个人认为质更重要,无论手头有多少篇口译材料,都应该精练。
如果只是草草地过一遍,不复盘,也不知道自己翻得如何,其实也是无用功,练了个寂寞。
02 何为精练?
那一篇口译材料的精练又是怎样的呢?
口译的精练不是一上来就放音频,做笔记,理想状态下,应该从背景知识开始。
口译课前,老师也通常会公布主题,目的就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做译前准备,先提前熟悉相关的术语和表达。
个人认为,一次有效的口译练习应该至少有30-40分钟,中途最好不要有任何干扰,做完练习了再休息。
高效的练习步骤应该是:译前准备-练习-复盘-再练。
至于复盘应该怎么做,可以参考这篇推送~ 口译练习复盘要注意什么
复盘后的二次练习,应该更注重整体的输出,语流,准确度,这次输出应该是自己最佳水平,要争取做到最好,第一次练习出现的问题都要尽可能避免。
但同一篇材料不建议练太多次,事不过三,再练下去当然会越翻越好,但都是记忆为主,意义不大。
03 阶段性目标
口译的练习也要分阶段。
口译初学者可以适当拓展练习,多找找不同领域的材料,同时挖掘自己的兴趣点,也能清楚自己对哪些主题比较陌生。
中高阶学生则应该更有针对性地练习,主攻短板。
如果已经从事口译工作,这时候的练习则更有针对性,特别是某个领域的专职翻译或者是in-house,会更关注垂直领域。
但无论是哪个领域的练习,都要精练才能学到东西,认真起来,可能一句话都可以分析半小时。
口译练习就是需要这样的钻研精神,泛泛而练一堆材料,日后毫无印象,还不如专心攻克经典的几篇。
- End -
策马全职译训师、外交部翻译司前高级翻译,曾服务于G20、“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亚信峰会、中非合作论坛等大型外事活动;参与《中国外交白皮书》的翻译、校对;参与组织外交部翻译司内部翻译培训及“蓝厅”记者招待会同传训练;兼任中国人民大学翻译硕士校外导师;拥有美国蒙特雷国际研究院英语口笔译硕士学位;持有CATTI一级口译、二级笔译证书。
自主练习不能停,当然,如果能再获得大咖指点,必定如虎添翼!
翻译练习在质不在量,需要有针对地补短板!
而在翻译这条路上,
无论你终选怎样的学习方式,
策马都会鼎力相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